2025年11月1日,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周云龙带队赴中国科学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种子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育种基地(首农翠湖农业)
开展智能育种机器人应用场景建设和示范推广调研,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连武、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农业科技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竑晟等参加调研。
周云龙一行深入参观了首农翠湖农业的智能化番茄生产和育种温室,实地观摩了种子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育种攻关团队研制的全球首台自动巡航杂交授粉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的实际工作场景。团队首席科学家许操研究员现场介绍了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的研发历程、关键技术突破、推广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计划,并就如何通过学科交叉融合与建制化团队协同攻关汇报了经验体会。智能育种机器人首创了“生物技术筑基+人工智能赋能+机器人劳作”BAR智能育种模式,标志着我国率先构建了完整的智能育种和制种技术体系,展现了人工智能在驱动科技突破、催生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广阔前景。
周云龙高度评价了智能育种团队的科研成果,对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的推广应用和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他强调,共性育种技术和共性智能装备是智慧可持续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双驱”,团队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用促研,将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要做“用得上、能引领”的农业科研,加快智能育种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希望团队进一步在“共性育种技术、共性智能装备”上保持引领优势,持续取得突破,以点带面,拓展到更多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为提升农业育种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陈连武表示,在国家强调打赢种业翻身仗的政策引导下,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投身北京种业之都建设,通过科研项目支持、应用场景建设、院地协力攻关等方式推动首农翠湖农业与在京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与种子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育种攻关团队的合作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下一步将加大支持力度,合作模式进一步走深走实,加快推广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王竑晟对智能育种团队在聚焦主责主业、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给予充分肯定,对团队跨单位、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攻关模式表示充分认可,这种协同模式有效地发挥了科学院的优势力量,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打通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示范推广的创新链条,服务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引领智慧农业发展。
傅向东副所长(主持工作)代表遗传发育所对周云龙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向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和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局长期对研究所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研究所将充分发挥种子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作用,聚焦主责主业,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系统开展种子精准设计与智造原创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加大对智能育种机器人等一批敢想敢干、聚力攻关的科研团队的支持力度,推动产生更多“用得上、能引领”的农业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