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举办了“第八届中国科学院科学节”科普活动。活动以“生命、AI和未来”为主题,吸引了研究所30余个家庭参加,来自研究所零一创新中心等部门的34名志愿者为活动提供了讲解、线路引导等服务保障。
遗传发育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申倚敏在致辞中强调,科学节不仅是孩子们了解科学、探索科学的平台,也是研究所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李川昀研究员带来了题为《生命的代码:什么使我们变得独一无二?》科普报告,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解析了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以及科学如何改造和重新编写生命。王秀杰研究组博士研究生杨阳则以《想一想,机器就动了!——脑机接口的魔法科学》为题,讲述了脑机接口技术的现状、原理和如何助力人类发展。小听众们积极参与互动,气氛活跃。
在科普参观和实验环节,小朋友们亲眼目睹王秀杰研究组自主开发用于生物3D打印的机械手臂,收到了“生物3D打印画”;在“蛋白质大阅兵”环节,陈宇航研究组生动讲解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及结构”“蛋白质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针对蛋白质开发的药物”和“蛋白质营养学”等科学发现;钱文峰研究组的“一起搭建猫科家族树”,通过互动游戏让小朋友了解到猫科动物的进化历程与亲缘关系
;此外,李川昀研究组的“速通生物学知识编程小游戏”更是将生物学与编程巧妙结合,让小朋友在轻松的游戏中巩固知识;杜茁研究组的“基因决定‘形’动:线虫观察探险队”则带领小朋友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小游戏体验科学观察,感受生命的神奇力量;在屠强研究组和张春霞研究组联合的“早期胚胎发育与浩瀚宇宙微重力”展区,小朋友化身“生命科学家”,通过互动游戏和沉浸式布景,探索生命最初的美好与奇迹。
活动的高潮部分是为孩子们颁发参与活动证书环节,申倚敏书记为孩子们颁发证书,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科学的奥秘,本次科学节活动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科普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家长们也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还为他们提供了接触科学、了解研究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