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举办第二十七期未来科学沙龙

发布时间:2025.01.03     

2024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举办第二十七期“未来科学沙龙”。本场沙龙由屠强研究组博士研究生陈雨泽主讲,她以“Synthetic Biology: Engineering Cells and Designing Genomes”为题,深入探讨了合成生物学在工程细胞设计与合成基因组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杨维才院士和三十余位师生参会,沙龙由屠强研究员主持。  

合成生物学是新兴的前沿交叉学科,融合了生物学、工程学和信息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技术,旨在通过理性设计、改造乃至从头合成生物体,来解决工业生产或药物研制等方面的重要问题。陈雨泽在报告中首先对合成生物学的原理进行了介绍,进而结合实例,对合成生物学的实现路径及其在人类生产与医疗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做了说明。当前,合成生物学在食品生产及药物合成方面的应用广泛而深入,包括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或植物蛋白提取加工等方式合成人造肉、利用酿酒酵母工程菌发酵合成药物前体如青蒿素的前体青蒿酸、利用基因改造的烟草合成抗癌药物紫杉醇等。合成生物学在医疗领域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例如,科研人员通过精确调控shGLP-1基因的时空表达,已成功培育出能够维持血糖稳态的HEK-293工程细胞;利用hucR基因和hucO操纵子对尿酸氧化酶Uox基因的表达进行精细调控,创建了可自主维持尿酸稳态的HeLa工程细胞。在合成基因组方面,目前已经实现通过合成生物学的方法构建人工支原体与酵母的多条染色体,展现出合成生物学在制造生命体方面的强大优势,但相关的伦理和生态安全问题也需要加以重视。

报告后,大家围绕合成生物学的前沿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杨维才向大家介绍了当前合成生物学在人造肉、植物固氮和植物工厂等方面的应用,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他指出,相较于微生物,动植物在合成生物学研究与应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勉励参会师生要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敢想敢干,产生更多的重要原创性成果。

未来科学沙龙是分子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定期举行的学术活动,由导师和研究生建议主题,旨在拓展师生知识面和视野,增进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