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鹏/吴青峰/李大鹏团队合作揭示下丘脑后核Cbln2神经元调控恐惧样防御行为

发布时间:2025.08.27     

    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曹鹏团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吴青峰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李大鹏团队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A molecularly defined brain circuit module for regulating panic-like defensive stat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阐释了一个调控恐惧样防御状态的神经调控机制,并发现了响应恐惧样防御状态的核心神经元。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人模型的实验范式,能够可靠诱导小鼠出现恐惧样防御状态,具体表现为跳跃、逃跑等行为以及显著增强的心肺活动。利用该模型,研究团队发现下丘脑后核(PHN)中表达Cbln2的神经元是驱动此类状态的关键细胞群体。进一步实验表明,激活Cbln2⁺ PHN神经元可直接引发恐惧样行为与生理症状。该群体神经元对有害机械刺激反应强烈,其活动水平与逃跑行为强度密切相关。此外,这些神经元接收来自焦虑相关脑区的突触输入,并通过投射至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诱发恐惧样防御状态。该发现为解析恐惧行为发生的神经环路机制及其在相关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与潜在干预靶点。

    本研究由多所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协作完成。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赵淼、张丽、张双峰、程欣宇,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陈振华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曹鹏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吴青峰研究员、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李大鹏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Cbln2阳性PHN神经元调控恐惧样防御行为的机制总结
附件下载: